3.1.4 氣候變遷所產生的風險及機會對財務之影響

 公司治理 > 3.1 永續治理 > 3.1.4 氣候變遷所產生的風險及機會對財務之影響

項目

風險

機會

因應管理措施

說明

潛在財務影響

衝擊程度

說明

潛在財務影響

衝擊程度

極端氣候與天災。(實體類)

1.在建工程結構之損壞及工期延宕。

2.設備損壞或交期延遲。

1.營運成本及資本支出增加。

2.工程逾期罰款。

3.天災保險費增加。

建築物及設備損壞,修繕及補強工程業務增加。 營收增加。

1.改變施工策略,因地制宜變更工序或工法,以避免設備因天災而損壞。

2.確保合約天災條款以爭取工期,並於合約報價時列入成本考量。

3.建置智慧型設計軟體技術,採取低碳設計工法,提升建造技術以降低天災所造成的損害。

4.教導正確避難方法,確保安全護具充足,建立災情時之出勤配套措施,落實代理人制度。

5.購買天災相關之產物保險。

暖化造成炙熱天數增加。(實體類)

1.熱危害導致施工人員休息時間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2.在人員調度上,輕則造成無法出工,重則可能有人員之傷亡事件發生。

1.營運成本增加。

2.人力成本增加。

導入智能數位系統以提升工程管理效能。 適度降低營運成本。

1.視情況調整夏季上工時間,使人員避免環境傷害及熱危害,確保足夠的體力。

2.推動數位轉型、規劃智慧工地、優化物料管理及決策支援等系統以提升營運效能並培育未來關鍵技術能力。

極端降雨或乾旱。(實體類)

1.極端降雨造成代營運水場污泥量及原水水質濁度增加。

2.原料供應商受災供料延期或短缺漲價。

3.水資源短缺造成代營運淨水廠產量減少。

4.水資源短缺造成代營運水場及工業廢水處理藥劑量增加。

1.採購成本增加。

2.收入減少。

3.營運成本增加。

興建海水淡化、再生水廠及廢水處理廠等工程機會增加;代營運淨水廠產量增加。 營收增加。

1.精進海水淡化、再生水之技術,提升水處理產品之質量,以爭取相關工程業務。

2.於代處理合約訂定超過出水能力及原水水質不符時之甲乙方權責,以確保設施設備不受水質影響損壞。

3.針對原水水質濁度惡化情況制訂操作SOP,提升應變處理能力。

4.與客戶增訂原料漲價之補助條款,另供應商原料交貨逾期訂定罰款機制。

5.於處理合約向業主爭取天災條款,在水資源短缺時需增加藥劑成本以維護設備系統安全。

政府規劃2050淨零排放路徑,上市櫃公司需依主管機關時程實踐淨零目標(法規類) 對國內排放源及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 採購成本增加 可協助客戶更換製程設備降低碳排量或建置綠能設施抵換排放額。 營收增加。

1.針對公告排放源事業進行業務規劃分析,協助客戶抵換或降低碳排放額,並持續研發綠色工程技術。

2.提早於主管機關所議定時程完成碳盤查及查證時程,以加速達成減碳目標。

3.攜手供應鏈,承諾永續與淨零排放,推動並協助廠商進行碳盤查,設定減碳目標,以形成低碳供應鏈。

4.逐步以電動車輛取代汽/柴油車輛,以達減碳目標。

碳中和議題至市場客戶行為隨之改變,公司需要因應客戶需求調整。(轉型類) 客戶為因應碳中和趨勢,將增加對低碳製程需求,而影響中宇公司目前業務型態。 營收減少。

1.轉型綠色、 低碳工程業務。

2.循環經濟建設工程量增加。

3.節能減碳產品、潔淨空氣相關產品銷量增加。

營收增加。

1.精進再生能源、再生水廠、廢水處理、碳捕捉及能源循環轉換等技術,以協助客戶達到減碳需求。

2.開發節能減碳及空氣清淨濾材等潔淨產品,以協助客戶達到減碳需求並改善環境空氣品質。